提要:2013年全國城鎮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任務是基本建成470萬套、新開工630萬套。而且未按規劃完成基礎設施配套,達不到入住條件的項目,不得組織驗收;驗收不合格的,整改前不得投入使用。
住房城鄉建設部網站9日發布的通知強調,努力增加保障性住房有效供應。
通知表示,加快落實年度建設任務。2013年全國城鎮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任務是基本建成470萬套、新開工630萬套。各省(區、市)住房城鄉建設(住房保障)部門要會同有關部門,督促市、縣盡快將確定的年度建設任務落實到具體項目,抓緊開展立項選址、征收補償、勘察設計、施工手續辦理等前期工作。加快完善城鎮保障性安居工程項目庫,及時錄入2013年度新開工、基本建成項目。
通知提出,積極推進棚戶區(危舊房)改造。國務院決定,本屆政府任期內改造各類棚戶區(危舊房)1000萬套以上。各地住房城鄉建設(住房保障)部門要在當地政府領導下,主動加強與有關部門的溝通協調,明確職責,協力推進棚戶區(危舊房)改造。加快推進集中成片棚戶區改造,著力抓好資源型城市及獨立工礦區棚戶區改造,積極推進非成片棚戶區、零星危舊房改造,逐步開展城鎮舊住宅區綜合整治,穩步實施城中村改造。到“十二五”期末,力爭基本完成集中成片棚戶區改造。
通知強調,要把加快建設進度、完善配套設施放在重要位置,切實增加有效供應,讓困難群眾及早入住。加大配套設施投入力度,做到配套設施與保障性安居工程項目同步規劃、同期建設、同時交付使用,確保竣工項目及早投入使用。加快完善市政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方便群眾入住后工作、生活的需要。未按規劃完成基礎設施配套,達不到入住條件的項目,不得組織驗收;驗收不合格的,整改前不得投入使用。
通知稱,2013年底前,地級以上城市要明確外來務工人員申請住房保障條件、程序和輪候規則。
外來務工人員將在今年納入到城市的住房保障范圍內。住建部昨日發布的《關于做好2013年城鎮保障性安居工程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要適當上調收入線標準,有序擴大住房保障覆蓋范圍。今年年底前,地級以上城市要明確外來務工人員申請住房保障的條件。
本屆政府改造棚戶區1000萬套以上
住建部表示,今年全國城鎮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任務是基本建成470萬套、新開工630萬套。國務院決定,本屆政府任期內改造各類棚戶區(危舊房)1000萬套以上。各地要加快改善棚戶區(危舊房)居民的住房條件。到“十二五”期末,力爭基本完成集中成片棚戶區改造。
保障房選址較偏,交通不便利一直是社會反映的問題。住建部要求,要合理規劃選址,盡可能將保障性安居工程安排在交通便利、配套設施齊全地段及住房供 需矛盾突出、外來務工人員聚集的區塊。自2014年起,直轄市、計劃單列市及省會城市保障性住房建設,要全面執行綠色建筑標準。
嚴禁向不符合要求家庭提供保障房
同時,各地要完善保障性住房分配管理政策,使困難群眾能夠獲得住房保障、最困難群眾優先獲得住房保障。適當上調收入線標準,有序擴大住 房保障覆蓋范圍。2013年底前,地級以上城市要明確外來務工人員申請住房保障的條件、程序和輪候規則。并健全住房保障信息公開制度,做好年度建設計劃、 開竣工項目、計劃完成情況、分配退出等各環節信息的公開,保障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
住建部強調嚴肅住房保障工作紀律,嚴禁以任何形式向住房不困難的家庭提供保障性住房。嚴肅查處擅自改變保障性安居工程用途、套型面積等違法違規行為。對督促檢查、專項檢查和審計中發現問題的,要督促市縣制定措施限時整改。
據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網站消息,該部日前發布通知部署2013年城鎮保障性安居工程工作。
通知提到,要完善保障性住房分配與管理機制。其中包含要完善保障性住房分配管理政策,使困難群眾能夠獲得住房保障、最困難群眾優先獲得住房保障;適當上調收入線標準,有序擴大住房保障覆蓋范圍。
據悉,2013年全國城鎮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任務是基本建成470萬套、新開工630萬套。
通知要求,各省(區、市)住房城鄉建設(住房保障)部門要會同有關部門,督促市、縣盡快將確定的年度建設任務落實到具體項目,抓緊開展立項選址、征收補償、勘察設計、施工手續辦理等前期工作。
2013年底前,地級以上城市要明確外來務工人員申請住房保障的條件、程序和輪候規則,。堅持陽光操作、規范操作,確保保障性住房分配結果群眾 滿意、社會認可。全面實施住房保障檔案管理制度,抓緊建立住房保障對象信用管理制度,完善失信懲戒辦法;要積極推進棚戶區(危舊房)改造,到“十二五”期 末,力爭基本完成集中成片棚戶區改造。根據國務院決定,本屆政府任期內改造各類棚戶區(危舊房)將達1000萬套以上。
通知還強調,要以改革創新的精神推進住房保障工作,努力破解所面臨的矛盾和問題。健全鼓勵民間資本參與租賃型保障性住房建設和運營的機制。探索政府監管、市場運作、高效持續的保障性住房管理制度以及建立存量保障性住房監管制度。
中原地產研究總監張大偉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保障房中的公租房比例將會增加,從全國主要城市看,公租房逐漸成為保障房中的主力,保障房對市場的影響逐漸加大。
他說,北京等城市還將逐漸將中小套型商品房納入限價房管理,代表了樓市調控在逐漸減弱住宅的投資屬性,回歸居住本質,“之前全國在解決夾心層保障房的辦法是增加了限價房、公租房。本次有可能逐漸對限價商品房等擴大試點。”
此外,按照住建部的要求,自2014年起,直轄市、計劃單列市及省會城市保障性住房建設,要全面執行綠色建筑標準,提高保障性住房安全性、舒適性和健康性。
2011年—2012年,全省新開工建設各類保障性安居工程(含租賃補貼)50多萬套,竣工及基本建成20多萬套,兩年內全省共完成保障性安居工程 建設投資497億元。這是筆者昨日從提交省人大常委會第一次會議的省政府關于保障性住房建設工作落實情況審議意見研究處理情況的報告中獲悉的。
社會力量參與投資建設公租房的模式在我省逐漸成熟。據不完全統計,近年來社會力量參與建設的保障房達22萬套以上,占全省保障性住房總開工量的三分之二以上。
2011年因建保障房少收461億土地出讓金
近年來,全省各地通過公共預算、土地出讓凈收益、住房公積金增值收益以及地方政府債劵等渠道積極籌集保障性住房建設資金,部分城市還提高了土地出讓凈收益用于保障性住房建設的比例。
據統計,2011年全省共完成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投資267億元,其中各級政府籌集資金179.5億元。2012年全省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完成投資近230 億元,其中各級政府投入資金169億元。2012年中央下達我省的32億多元公租房和棚戶區改造補助資金,已全部分解下達給各市(縣),省級專項補助資金 5.5億多元也分解下達到各市(縣)。
廉租住房、公共租賃住房和棚戶區在建設改造過程中,享受免收各項行政事業性收費和政府性基金 的政策優惠。據統計,2011年全省保障性安居工程政策性減免稅收25992萬元,減免行政事業性收費9479萬元,直接減免政府性基金13700萬元, 各級政府以劃撥用地方式減少的土地出讓收入達461億元。
落實保障性安居工程用地453公頃
保障性住房用地是否得到保障?2012年,省政府分解下達各市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任務15.5萬套,據各地測算用地需求419公頃,截至2012年10月底,全省各地共落實保障性安居工程用地453公頃,用地落實率達108%。
全 省各地已全面建立土地儲備制度,提前做好用地儲備。廣州市專門制訂了《廣州市保障性住房土地儲備辦法》,對保障性住房用地實行單獨儲備。2009年— 2011年,廣州市本級共完成64宗、655.01公頃保障性住房儲備用地規劃選址,其中13宗共115.52公頃已完成儲備并實現供地。
據介紹,我省提前將2012年度保障性安居工程用地農用地轉用和土地征收方案上報國務院審批,國務院批復珠三角7個市保障性住房用地總規模244.3354公頃。據統計,截至2012年10月20日,所有地級以上市保障性安居工程用地落實率都已達到100%。
省人大建議回購二手房作為公租房
“公租房項目要安排在交通便利、公共設施配套完善的區域”,“對選址不方便群眾生活的,要給予扣分處理”——去年我省印發的相關政策文件對保障性住房規劃選址作了明確要求。
對此,省人大環資委建議把回購城區二手房作為增加公租房房源的渠道之一,以有效降低成本和緩解交通不便的矛盾。
省政府在報告中透露,省政府通過檢查、巡查、考核發現,多數城市保障性住房項目選址合理,充分考慮公共交通、學校教育、醫療衛生等配套設施條件,群眾出行和生活方便,受訪群眾比較滿意。
截至2012年年底全省社?;鹄塾嫿Y余5131.3億
粵養老金投資收益不計入個人賬戶
昨日,筆者從省政府向省人大常委會第一次會議提交的《關于社?;?011年度決算和2012年第一季度預算執行情況審議意見及有關調研報告研究處理情況的 報告》中獲悉,截至2012年12月31日,全省社保基金累計結余5131.3億元,相比2011年的4129.29億元,增加了1002億元。廣東千億 養老金投資運營產生的收益全額計入滾存結余基金。
2012年,全省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城鎮職工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五項基金總收入達到2493.4億元,基金總支出1489.2億元。
養老金投資收益計入滾存基金
去年3月19日,廣東與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正式簽署了《廣東省部分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結余資金委托投資管理合同》,在全國率先將1000億元養老金委托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投資運營,為全國養老保險基金實現保值增值開辟了新渠道。
個人賬戶是否可以從養老金投資中獲益?報告透露,廣東千億養老金投資運營產生的收益不分統籌基金收益和個人賬戶基金收益,而是全額計入滾存結余基金。這意味著個人賬戶是不能分取投資收益的。
全省養老險繳費比例將基本統一
全省各地企業養老保險單位費率存在差異較大的情況,其中最高的湛江市費率達22%,最低的如中山、佛山、珠海為10%。根據廣東省2009年7月下發的通知,要求各市用3年左右的時間,將企業養老保險單位繳費比例調整至13%—15%,實現費率基本統一。
目前,在尚未達到規定繳費比例范圍的10個市中,有7個市制定并啟動了單位繳費比例過渡計劃。在尚未統一繳費基數的8個市中,有5個市制定并啟動了過渡辦法。
河源醫?;瓞F赤字只是個案
省人大常委會相關調研報告此前曾反映河源市醫?;鸪霈F當期赤字,需引起重視。對此,省政府表示,醫?;鸪霈F赤字的問題只是個案,不具備普遍性。目前,河源市已經采取措施解決基金赤字問題。
廣東收繳追回省級財政拖欠、截留、占用資金
收繳或追回財政資金6.84億
截至2012年底,按照審計要求上繳、追回或歸還的各級財政資金達6.84億元,撥付項目資金1.34億元,規范會計賬目9936.9萬元。省政府向省人大 常委會第一次會議提交的我省2011年度省級預算執行和其他財政收支審計工作報告審議意見的研究處理情況的報告,通報了我省及時收繳或追回拖欠、截留、占 用財政資金,調整不規范會計賬務的情況。
2011年度審計工作報告指出了省級財政預算執行率偏低、結余結轉規模較大、預算追加支出部分下達時間慢、執行率有待提高等具體問題。
2012年11月,省府辦公廳將省審計廳對40個省直部門會議費、培訓費專項審計的調查結果在省直各部門、各單位進行了通報,并結合審計建議明確提出了嚴格控制會議費、培訓費的七點具體要求。
近年來,我省加大經濟責任審計力度,重點推進地級市市委書記、市長經濟責任同步審計,在地級市范圍內將黨政領導經濟責任審計、財政決算審計疊加,并圍繞這兩大審計項目安排專項資金審計,有效提高了審計工作效率,促進審計查出問題的責任落實,推動行政問責機制建設。(來源:搜狐網)